我的收藏 訪問記錄 短消息
迴轉、大迴轉、超級大迴轉有何區別
雅虎贊助網站載入中...
moyaodf
2021-2-20 17:51
# 1
雙板滑雪電視轉播中,我們常看到一項運動員繞桿滑雪下山的比賽,最終計算時間,用時少者為勝。這項比賽統稱為高山滑雪比賽,是冬季運動中最有觀賞性的項目之一。

  高山滑雪項目通常有四個單項,分別是迴轉、大迴轉、超級大迴轉、高山速降,四個單項速度依次遞增,旗門密度依次降低,旗門的作用是標出運動員在比賽中要經過的路線。

  迴轉比賽速度最慢,平均時速僅30公里,賽道高度差在140至220米之間,賽道中通常會設置40至75個門,門寬4至6米,上下兩個旗門間距在0.75至13米之間。運動員從山頂沿線路連續轉彎穿越旗門障礙下滑,因為旗門密集,運動員也無法滑太快。滑行時碰倒旗桿不算犯規,運動員反而會故意去壓桿,降低速度是為了尋求最短路線,也為了不漏掉旗門。一旦漏門或騎桿過門就屬於犯規,不計成績。

  大迴轉比賽的速度要快於迴轉,賽道高度差在250至450米之間,賽道中設置46至70個門,門寬在4至8米,上下兩個旗門間距不少於10米。

  迴轉和大迴轉比賽考驗速度與技術,以兩次滑行成績合算。超級大迴轉和高山速降屬速度項目,按一次滑行成績決出名次。

  超級大迴轉的賽道高度差達400至650米,斜坡角度更大,門寬在6至8米間,上下兩個旗門間距在25米左右,旗門數量男子不得少於35個,女子不得少於30個。

  高山速降在四個項目中線路最長、滑速最快。賽道高度差達800至1100米,最快時速能達到140公里。速降中,上下兩個旗門間距在30米左右,門寬至少8米。因為速度太快,速降比賽場地中必須安裝護墊、攔網等安全設施。

  此外,還常聽見平行大迴轉這個項目。這是單板滑雪中的項目,也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項目之一。平行大迴轉賽道長度在400至700米之間,賽道落差在120至200米之間,一般設置18至25組旗門。平行大迴轉是競速類項目,比賽時兩個選手在平行設置的賽道上同時出發,繞過賽道中的旗門向下滑降,選手進行兩次較量,以用時更短者為勝。
引用

moyaodf
2021-2-20 17:52
# 2
在冬奧會比賽中,有北歐兩項和冬季兩項比賽,同為“兩項”,它們之間有哪些不同呢?

  北歐兩項由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組成,是目前為止冬奧會唯一隻設男子比賽的項目,它要求運動員既要有快速越野滑行的能力,同時還要具備突出的跳躍能力。冬奧會中的北歐兩項先比跳台再比滑雪,中間相隔2至3小時。北京冬奧會北歐兩項比賽在張家口賽區進行,共產生3枚金牌,分別為個人跳台滑雪標準台/越野滑雪10公里,個人跳台滑雪大跳台/越野滑雪10公里,以及團體跳台滑雪大跳台/越野滑雪4×5公里接力。

  跳台滑雪和越野滑雪比賽規則與單項賽規則相同,其中越野滑雪全部採用自由技術。個人賽根據抽籤和積分順序進行跳台滑雪比賽,所得分數將決定運動員越野滑雪比賽出發順序和間隔時間,每落後1分推遲4秒鐘出發,按到達終點的先後排列名次。團體賽每隊出4名隊員,依出場順序分別佩戴紅、綠、黃、藍號碼布,不可更改,比賽先比跳台滑雪後比越野滑雪,越野滑雪舉行接力賽,第一位運動員出發順序和間隔時間由跳台滑雪全隊總分決定。每落後1分推遲1.33秒出發,第二、三、四位運動員在接力區等候,成功交接後再出發。第四位運動員到達終點的成績決定各隊名次,先到者奪冠。

  冬季兩項源自北歐中世紀的軍訓科目,該項目特點之一就是在激烈的滑雪比賽中插入2至4次射擊,考驗選手的動靜轉換能力。

  北京冬奧會冬季兩項設置11個小項,男子項目包括20公里個人、10公里短距離、12.5公里追逐、15公里集體出發、4×7.5公里接力;女子項目包括15公里個人、7.5公里短距離、10公里追逐、12.5公里集體出發、4×6公里接力以及女子2×6公里接力+男子2×7.5公里接力的混合接力比賽。
引用

moyaodf
2021-2-20 17:53
# 3
 國際性速滑比賽,始於19世紀末,1889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舉行了第1屆國際速滑比賽。參加國有荷蘭、挪威等13個國家,並商定以後每年舉行一次世界性比賽。1892年,正式成立了國際滑冰聯盟,它負責組織比賽的項目有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並規定每年舉行1次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1893年,舉辦了第1屆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1936年,舉辦了第1屆世界女子速滑錦標賽。1924年,第1次舉行冬季奧運會,僅設男子速滑比賽項目;1960年,增加了女子速滑比賽項目。國際速滑運動的發展,促進了速滑成績的不斷提高。20世紀50年代以前,挪威和芬蘭的選手稱雄,世稱“北歐派”。在50年代,蘇聯速滑運動崛起,在第7、第8、第9屆冬季奧運會上蘇聯獲得金牌最多,佔絕對優勢。到了60年代,挪威、瑞典和蘇聯的健兒互爭短長。中國運動員王金玉和羅致煥曾打破世界男子全能紀錄,羅致煥並獲得1枚世界錦標賽的金牌。70年代初,荷蘭的A·申克曾多年保持世界紀錄。進入80年代,第13屆冬季奧運會標誌著現代速滑水平已經很高,在男女9個項目的比賽中,有63人共打破106次奧運會紀錄,打破1項世界紀錄。歐美爭奪激烈,過去威震冰壇的挪威和蘇聯的成績下降,而美國的E·海登卻獨得5枚金牌,成為一時之雄!
引用

moyaodf
2021-2-20 17:53
# 4
短道速滑是冬季奧運會項目,比賽場地的大小為30×60米,跑道每圈的長度為111.12米,短道速滑19世紀80年代起源於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常到室內冰球場上練習,隨之產生了室內速度滑冰的比賽,20世紀初,這項比賽亦逐漸在歐洲和美洲國家廣泛開展。1992年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

  短道速滑比賽採用淘汰制,以預、次、半決、決賽的比賽方式進行。4-8運動員在一條起跑線上同時起跑出發,站位通過抽籤決定。比賽途中在不違犯規則的前提下運動員可以隨時超越對手。場地周長111.12米,直道寬不小於7米,彎道半徑8米,直道長28.85米。

  在速度滑冰(長道)成為一項國際化的運動項目後不久,短道速滑開始在歐洲出現。1889年舉行了第一屆長道速度滑冰世界錦標賽,三年之後,國際滑冰聯盟(ISU)於1892年成立。但是直到二十世紀初期,短道速滑才在北美地區舉行公開的比賽。1906年,美國和加拿大聯合舉辦了短道速滑的國際比賽,1921年開始舉行每年一度的國際短道速滑錦標賽。1920-1940年間,短道速滑在北美地區迅速普及。

  1932年冬奧會的組織者甚至把長道速滑改成類似於短道速滑的的形式,其刺激程度也大大增加。1976和1977年舉行了最初的兩屆短道速滑世界錦標賽,但是沒有得到ISU的正式承認。ISU官方承辦的短道速滑錦標賽開始於1978年,但是第一屆ISU短道速滑世界錦標賽直至1981年才在法國的默東舉行。

  早在1932年的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上就出現了類似與今時短道速滑形式的短道滑冰比賽,當時曾引起一部分短道速滑運動員對短道競賽的形式不滿,因而拒絕參加這種形式的比賽,著名的五枚冬奧金牌得主克勞斯-桑博格就曾不與合作。1988年的卡爾加里冬奧會上設置了短道速滑的10個表演項目,直到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才正式被設立為比賽項目,此次一亮相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取得巨大的成功。

  在短道速滑成為奧運會項目之前,滑冰運動員已經經常在短道和長道上進行比賽。短道冰場可以終年鋪設,隨時為運動員提供訓練和比賽場地。許多長道滑冰運動員就利用短道冰場練習並改進技術,其中一些人甚至參加短道速滑的比賽。隨著室內長道設施的出現,這種混用兩種賽道的訓練方式逐漸被淘汰。此外,由於短道速滑已經成為冬奧會的正式項目,運動員也不得不專注於短道的訓練,以求在這個項目上獲得成功。
引用

moyaodf
2021-2-20 17:54
# 5
 冰球運動起源於19世紀1850-1860年代間的加拿大。加拿大的金斯頓流行一種冰上游戲,參加遊戲者足綁冰刀,手持最早的關於冰球的記錄見於17世紀荷蘭的出版物,紳士們腳穿綁有骨頭磨成的刀刃的冰鞋,在結冰的河面上帶著一個圓餅滑行。在19世紀初期,開始有記載加拿大的印第安斯(Micmac Indians)在進行一種類似的遊戲,他使用的是棍棒和木質的圓餅。

  還有一種說法是冰球起源於一種古老的美洲運動——長曲棍球(lacrosse)。然而,最廣為流傳,也是被廣泛接受的說法是,冰球由地面上的曲棍球演變而來,曲棍球發起於北歐,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駐紮在加拿大的英國的士兵把這項運動引入北美。冰球運動起源於加拿大。1855年加拿大金斯頓流行一種冰上游戲,參加者腳上綁著冰刀,手持曲棍,在冰封的湖面上,追逐打擊用圓木片製成的圓球,用兩根豎起的木桿作為球門,把球擊進球門,參加人數不限。這就是現代冰球、運動的前身。這種比賽遊戲當時在新英格蘭及北美的其它地方很流行。人們在室外結冰的池塘中進行這種自發的、無嚴格紀律的遊戲,既無固定的場地,出沒有特定的器材設備,更無規則。

  1855年12月25日在加拿大金斯頓舉行首次冰球比賽,1858年這項運動傳至歐洲。1860年加拿大開始使用橡膠製成的盤形冰球。1875年3月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的維多利亞冰場舉辦第一次正式冰球賽,在麥克吉爾大學的兩支隊伍間進行。當時,每支球隊有30名隊員在場上。1879年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的學生羅伯遜(WFRobertson)和史密斯(RFSmith)教授共同製定了比賽規則,規定每隊比賽人數為9人。
引用

moyaodf
2021-2-20 17:55
# 6
 冰壺(Curling),又稱擲冰壺、冰上溜石,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冬奧會比賽項目,並設有冰壺世錦賽。設男女2個小項,每隊為四人。冰壺為圓壺狀,由不含雲母的蘇格蘭天然花崗岩製成,且世界上所有的製造優質冰壺用的天然花崗岩均產自蘇格蘭近海的一個小島,也只有蘇格蘭人掌握著製作世界頂尖水平冰壺的技術。冰壺周長約為91.44厘米,高(從壺的底部到頂部)11.43厘米,重量(包括壺柄和壺栓)最大為19.96公斤。刷冰是為了減小冰壺與冰面間摩擦。有人把冰壺稱作“冰上國際象棋”,這一比喻很好地詮釋了冰壺的神秘與高雅。

  冰上溜石起源於14世紀的蘇格蘭,至今在蘇格蘭還保存刻有1511年份的砥石(即冰壺)。優質冰壺的原料採自蘇格蘭福斯阿利斯島。

  1795年,第一個冰上溜石俱樂部在蘇格蘭創立,1838年蘇格蘭冰上溜石俱樂部製定第一個正式的比賽規則。

  1807年冰上溜石活動傳入加拿大,1820年起在美國等地流行。從此,冰上溜石作為一項冬季運動在歐洲和北美逐漸開展起來。

  20世紀初,通過加拿大冰上溜石愛好者的努力,使這項運動的比賽規則和方法更加完善,並由室外逐漸移入室內,並於1927年舉行首次全國冰上溜石比賽。首屆世界冰上溜石錦標賽始於1959年,最初稱為蘇格蘭威士忌杯賽,1968年改稱加拿大銀掃帚錦標賽,1986年正式定名為世界冰上溜石錦標賽。

  1955年冰上溜石傳入亞洲地區,當前日本、韓國等地非常流行。

  1924年,冰壺首次以表演項目的形式在冬奧會上亮相。1966年國際冰上溜石聯合會成立,1991年改為世界冰上溜石聯合會,同時獲得了國際奧委會的承認。冰上溜石曾於1924年、1932年、1936年、1964年、1968年、1992年6次被列為冬奧會表演項目。1993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從1998年開始,冰上溜石列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在亞洲,冰上溜石從第五屆亞冬會開始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引用

起梨花月
2021-4-27 18:48
# 7
迴轉、大迴轉、超級大迴轉有何區別
雙板滑雪電視轉播中,我們常看到一項運動員繞桿滑雪下山的比賽,最終計算時間,用時少者為勝。這項比賽統稱為高山滑雪比賽,是冬季運動中最有觀賞性的項目之一。

  高山滑雪項目通常有四個單項,分別是迴轉、大迴轉、超級大迴轉、高山速降,四個單項速度依次遞增,旗門密度依次降低,旗門的作用是標出運動員在比賽中要經過的路線。

  迴轉比賽速度最慢,平均時速僅30公里,賽道高度差在140至220米之間,賽道中通常會設置40至75個門,門寬4至6米,上下兩個旗門間距在0.75至13米之間。運動員從山頂沿線路連續轉彎穿越旗門障礙下滑,因為旗門密集,運動員也無法滑太快。滑行時碰倒旗桿不算犯規,運動員反而會故意去壓桿,降低速度是為了尋求最短路線,也為了不漏掉旗門。一旦漏門或騎桿過門就屬於犯規,不計成績。

  大迴轉比賽的速度要快於迴轉,賽道高度差在250至450米之間,賽道中設置46至70個門,門寬在4至8米,上下兩個旗門間距不少於10米。

  迴轉和大迴轉比賽考驗速度與技術,以兩次滑行成績合算。超級大迴轉和高山速降屬速度項目,按一次滑行成績決出名次。

  超級大迴轉的賽道高度差達400至650米,斜坡角度更大,門寬在6至8米間,上下兩個旗門間距在25米左右,旗門數量男子不得少於35個,女子不得少於30個。

  高山速降在四個項目中線路最長、滑速最快。賽道高度差達800至1100米,最快時速能達到140公里。速降中,上下兩個旗門間距在30米左右,門寬至少8米。因為速度太快,速降比賽場地中必須安裝護墊、攔網等安全設施。

  此外,還常聽見平行大迴轉這個項目。這是單板滑雪中的項目,也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項目之一。平行大迴轉賽道長度在400至700米之間,賽道落差在120至200米之間,一般設置18至25組旗門。平行大迴轉是競速類項目,比賽時兩個選手在平行設置的賽道上同時出發,繞過賽道中的旗門向下滑降,選手進行兩次較量,以用時更短者為勝。
引用

moyaodf
2021-5-8 18:00
# 8
雙板滑雪電視轉播中,我們常看到一項運動員繞桿滑雪下山的比賽,最終計算時間,用時少者為勝。這項比賽統稱為高山滑雪比賽,是冬季運動中最有觀賞性的項目之一。

  高山滑雪項目通常有四個單項,分別是迴轉、大迴轉、超級大迴轉、高山速降,四個單項速度依次遞增,旗門密度依次降低,旗門的作用是標出運動員在比賽中要經過的路線。

  迴轉比賽速度最慢,平均時速僅30公里,賽道高度差在140至220米之間,賽道中通常會設置40至75個門,門寬4至6米,上下兩個旗門間距在0.75至13米之間。運動員從山頂沿線路連續轉彎穿越旗門障礙下滑,因為旗門密集,運動員也無法滑太快。滑行時碰倒旗桿不算犯規,運動員反而會故意去壓桿,降低速度是為了尋求最短路線,也為了不漏掉旗門。一旦漏門或騎桿過門就屬於犯規,不計成績。

  大迴轉比賽的速度要快於迴轉,賽道高度差在250至450米之間,賽道中設置46至70個門,門寬在4至8米,上下兩個旗門間距不少於10米。

  迴轉和大迴轉比賽考驗速度與技術,以兩次滑行成績合算。超級大迴轉和高山速降屬速度項目,按一次滑行成績決出名次。

  超級大迴轉的賽道高度差達400至650米,斜坡角度更大,門寬在6至8米間,上下兩個旗門間距在25米左右,旗門數量男子不得少於35個,女子不得少於30個。

  高山速降在四個項目中線路最長、滑速最快。賽道高度差達800至1100米,最快時速能達到140公里。速降中,上下兩個旗門間距在30米左右,門寬至少8米。因為速度太快,速降比賽場地中必須安裝護墊、攔網等安全設施。

  此外,還常聽見平行大迴轉這個項目。這是單板滑雪中的項目,也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項目之一。平行大迴轉賽道長度在400至700米之間,賽道落差在120至200米之間,一般設置18至25組旗門。平行大迴轉是競速類項目,比賽時兩個選手在平行設置的賽道上同時出發,繞過賽道中的旗門向下滑降,選手進行兩次較量,以用時更短者為勝。
引用

moyaodf
2021-5-8 18:01
# 9
在冬奧會比賽中,有北歐兩項和冬季兩項比賽,同為“兩項”,它們之間有哪些不同呢?

  北歐兩項由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組成,是目前為止冬奧會唯一隻設男子比賽的項目,它要求運動員既要有快速越野滑行的能力,同時還要具備突出的跳躍能力。冬奧會中的北歐兩項先比跳台再比滑雪,中間相隔2至3小時。北京冬奧會北歐兩項比賽在張家口賽區進行,共產生3枚金牌,分別為個人跳台滑雪標準台/越野滑雪10公里,個人跳台滑雪大跳台/越野滑雪10公里,以及團體跳台滑雪大跳台/越野滑雪4×5公里接力。

  跳台滑雪和越野滑雪比賽規則與單項賽規則相同,其中越野滑雪全部採用自由技術。個人賽根據抽籤和積分順序進行跳台滑雪比賽,所得分數將決定運動員越野滑雪比賽出發順序和間隔時間,每落後1分推遲4秒鐘出發,按到達終點的先後排列名次。團體賽每隊出4名隊員,依出場順序分別佩戴紅、綠、黃、藍號碼布,不可更改,比賽先比跳台滑雪後比越野滑雪,越野滑雪舉行接力賽,第一位運動員出發順序和間隔時間由跳台滑雪全隊總分決定。每落後1分推遲1.33秒出發,第二、三、四位運動員在接力區等候,成功交接後再出發。第四位運動員到達終點的成績決定各隊名次,先到者奪冠。

  冬季兩項源自北歐中世紀的軍訓科目,該項目特點之一就是在激烈的滑雪比賽中插入2至4次射擊,考驗選手的動靜轉換能力。

  北京冬奧會冬季兩項設置11個小項,男子項目包括20公里個人、10公里短距離、12.5公里追逐、15公里集體出發、4×7.5公里接力;女子項目包括15公里個人、7.5公里短距離、10公里追逐、12.5公里集體出發、4×6公里接力以及女子2×6公里接力+男子2×7.5公里接力的混合接力比賽。
引用

moyaodf
2021-5-8 18:02
# 10
冰壺(Curling),又稱擲冰壺、冰上溜石,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冬奧會比賽項目,並設有冰壺世錦賽。設男女2個小項,每隊為四人。冰壺為圓壺狀,由不含雲母的蘇格蘭天然花崗岩製成,且世界上所有的製造優質冰壺用的天然花崗岩均產自蘇格蘭近海的一個小島,也只有蘇格蘭人掌握著製作世界頂尖水平冰壺的技術。冰壺周長約為91.44厘米,高(從壺的底部到頂部)11.43厘米,重量(包括壺柄和壺栓)最大為19.96公斤。刷冰是為了減小冰壺與冰面間摩擦。有人把冰壺稱作“冰上國際象棋”,這一比喻很好地詮釋了冰壺的神秘與高雅。

  冰上溜石起源於14世紀的蘇格蘭,至今在蘇格蘭還保存刻有1511年份的砥石(即冰壺)。優質冰壺的原料採自蘇格蘭福斯阿利斯島。

  1795年,第一個冰上溜石俱樂部在蘇格蘭創立,1838年蘇格蘭冰上溜石俱樂部製定第一個正式的比賽規則。

  1807年冰上溜石活動傳入加拿大,1820年起在美國等地流行。從此,冰上溜石作為一項冬季運動在歐洲和北美逐漸開展起來。

  20世紀初,通過加拿大冰上溜石愛好者的努力,使這項運動的比賽規則和方法更加完善,並由室外逐漸移入室內,並於1927年舉行首次全國冰上溜石比賽。首屆世界冰上溜石錦標賽始於1959年,最初稱為蘇格蘭威士忌杯賽,1968年改稱加拿大銀掃帚錦標賽,1986年正式定名為世界冰上溜石錦標賽。

  1955年冰上溜石傳入亞洲地區,當前日本、韓國等地非常流行。

  1924年,冰壺首次以表演項目的形式在冬奧會上亮相。1966年國際冰上溜石聯合會成立,1991年改為世界冰上溜石聯合會,同時獲得了國際奧委會的承認。冰上溜石曾於1924年、1932年、1936年、1964年、1968年、1992年6次被列為冬奧會表演項目。1993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從1998年開始,冰上溜石列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在亞洲,冰上溜石從第五屆亞冬會開始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引用

DIZSCUZ 5.5手機版
如有任何建議請電郵到[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s © 2002-11 Community Network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27461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