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zone » 日常 - 健康資訊 » 動作緩慢、雙手顫抖非全為巴氏症


2012-12-11 19:04 icyrain
動作緩慢、雙手顫抖非全為巴氏症

動作緩慢、雙手顫抖非全為巴氏症

台南市立醫院王旌祖醫師表示,巴金森症有休息狀態下的手抖、四肢僵硬、身體前屈,以及動作緩慢、失去身體平衡反射、或身體突然僵住,至少必須有其中的二項症狀,且有一項必須是休息狀態下的抖或動作緩慢才有可疑,並非動作緩慢、雙手顫抖就一定是巴金森症,民眾發現症狀應及早就醫鑑別診斷,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延緩神經退化。

王旌祖舉病例指出,一名40歲女子近幾個月發現雙手顫抖,拿東西時更明顯,也有體重減輕,且最近常會有心悸,情緒焦慮容易緊張,害怕得了巴金森病,所以前來神經內科就醫,經診斷為甲狀腺機能亢進,並不是帕金森病,經轉介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治療後已經痊癒。

另名舉步維艱的70歲老翁,本來有關節的老毛病,走路比較慢,但在這幾個月內走路情形更差了。此外,還有記憶力變差跟尿褲子等症狀,經檢查後發現是常壓性水腦,轉介神經外科手術後,獲得戲劇性的改善。

王旌祖說,有些病有類似巴金森症狀,如一些腸胃蠕動促進劑藥物造成,常壓性水腦、腦炎後造成的後遺症、副甲狀腺異常、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後遺症、腦外傷/腦腫瘤/腦中風的後遺症,或合併其它症狀的一些退化的病也會,如皮質基底核退化病、多系統萎縮病、漸進式動眼核上麻痺病等等,所以類似巴金森病的症狀有非常多的原因。

王旌祖指出,原發的帕金森病約占80%,平均年齡約55歲,發病範圍從20至80歲,較常發生在男性,男女比為三比二,盛行率是十萬之一六○。

治療上有許多種不同機轉類型的藥物可以選用、改善症狀,醫師依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就診時的嚴重度、有無合併其他非動作障礙方面的問題等多種考量因素來處方或調整藥物。外科手術的部分,最近常被討論的是深腦刺激器的植入手術,雖然費用不便宜,不過經過適當篩選,某些藥物控制調整上有困難的病人,在開完刀後症狀會有很明顯的改善。

王旌祖醫師強調,此症是需要長期抗戰的病,在生活型態上可能都會面臨許多轉變,所以有類似的症狀的人須及早就醫診斷,作詳細完善的評估檢查,確診後長期門診追蹤、紀錄、調藥,才能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12月11日 上午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